據合肥網站建設的小編了解到11月15日,據界面新聞報道,有小藍單車員工在某職場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,小藍單車宣布解散,繼續拖欠員工工資至2018年2月10日。據悉,小藍單車拖欠70余名供應商
近2億元,被供應商上門圍堵;與此同時,押金也無法退還,還有部分用戶聚集在公司總部追要押金。
11月16日18時許,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發表公開信稱,拜客出行將接管小藍單車的運營。相關報道持續引發關注,網民追問如何退還押金。
11月17日,深圳新聞網報道稱,深圳交通委表示,已聯系小藍單車注冊地相關部門,將積極保護深圳用戶權益。
11月20日,據《南方日報》報道,深圳檢察機關會同當地交通委、公安局交警局等部門約談7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,表示要維護公共利益,將對共享單車企業視情況提出檢察建議,必要時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。
另據媒體盤點,今年以來,已有悟空、酷騎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退出市場并曝出退押金難問題,甚至還催生了有償代退押金的“黃?!爆F象。此次小藍單車“退場”,再度引發輿論聚焦共享單車的押金監管缺失和退還難題,相關輿情熱度不斷高企。
面對共享單車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,呼吁加強監管成為媒體共識。
如《經濟日報》認為,在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,“科學監管必不可少。只有監管及時到位并足夠有力,用戶和企業之間才可能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問題”。
《北京青年報》評論指出,平臺經濟中的“押金”具有群體大等特殊性,不是一個小問題,亟待有關部門予以監管。
還有部分媒體批評共享單車企業對用戶不負責任,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協助消費者完成押金追討。
如澎湃新聞評價共享單車企業設置刁鉆的退款條件,退款專線成為花架子,“很不負責任”;
《新京報》評論認為,押金所有權屬于消費者,消協組織應該依法履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職責。
網民觀點中,網絡發聲者多為押金未退的維權用戶,超過五成網民質疑相關部門不作為,致使消費者在單車平臺出事后維權無門;約三成網民認為政府監管缺位,導致用戶財產權益受損;此外,還有部分網民追問押金去向,希望得到企業負責人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回應。
法制網輿情分析師點評
曾經一擁而上的共享單車企業,如今面臨“倒閉潮”,這是行業凈化和重新洗牌的必然結果。盡管屬于市場行為和經濟現象,但卻牽涉到社會公眾的權益保障問題,后續相關輿情風險仍在加劇,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:
一是因企業倒閉牽涉的押金難退、貨款拖欠等規模性涉眾侵財問題,極易引發群體維權行為。此前已有酷騎單車總部千人排隊討要押金的維權事件發生。在該事件中,相關部門若未能及時介入并促成事件有效解決,類似事件仍有可能再次發生。
二是頻頻曝出的共享單車企業倒閉現象,令公眾對于現存其他企業也存在退還押金難的焦慮,一旦有企業出現退場苗頭可能引發恐慌性擠兌風險,給社會秩序和社會安全帶來威脅。
三是由企業“倒閉潮”衍生的監管質疑,如用戶押金保障、企業退出前的公示、權益受損后的維權等問題,持續拷問著相關政府部門的應對處置能力。
因此,監管部門有必要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,及時在執法層面予以落實,促使危機平穩過渡。
和 共享單車頻倒閉暴露監管難題 相關的新聞